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工作>医务工作

医务工作

手术麻醉科的新助手: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5-30 点击数: 【字体:

普外科的陈大爷今年70岁了,他因肠梗阻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因为年龄大,家人很担心,麻醉随访谈话时,家属担心他醒来会不会就变糊涂了。其实家人的担心是正常的。高龄病人接受麻醉,尤其是全麻后,风险很大,术后认知功能发生率高,麻醉深度不好掌握。今年四月,我院麻醉科添置了一台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它可以监测麻醉深度。麻醉医师给陈大爷接上心电监护,用于检测他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还给他额头贴上脑电双频指数传感器,接上特殊的监护仪。麻醉前清醒状态下,他的脑电双频指数提示95,处于清醒状态,随着麻醉的进行,指数降至40-60之间,说明他处于合适的麻醉状态下,意识消失,不会感觉到疼痛也不会术中知晓,手术结束时,麻醉医师停用麻醉药,他的脑电双频指数逐渐回升至90以上,说明他的意识已经恢复,呼吸功能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他清醒了,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基本上恢复术前的意识状态,家人们终于可以放心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各专科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下完成的比例越来越高,麻醉医生不仅要在全身麻醉过程中保证患者意识消失,无痛,肌肉松弛,避免伤害刺激和术中知晓等并发症,同时还要掌握好使用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控制麻醉深度,维持病人生命机能的稳定,以缩短恢复室滞留时间和出院时间,这就要求麻醉医生能够精确判断与监测麻醉深度。在全身麻醉中监测麻醉深度,可以减少麻醉并发症,节约麻醉药物用量和节省费用。




近年来,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如脑电双频指数、诱发电位、熵指数等临床应用逐步推广。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脑电双频指数(BIS),BIS主要反映大脑皮质的兴奋或抑制状态,BIS值的大小与镇静、意识、记忆有高度相关,不仅与正常生理睡眠密切相关,还能很好地监测麻醉深度中的镇静成分,同时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确保患者术中无知晓、术后无记忆;可以降低80%80%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为确保术中无知晓,术后无记忆,麻醉深度宜维持于BIS<50。现在我科已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急危重症病人手术、重大手术、儿童及老年病人手术麻醉中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王雅丽、张兆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