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呼吸内科二病区赴党寨开展“基层宣讲行,暖心在行动”活动
为全面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全省医疗机构开展“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即将来临之际,我院呼吸内科二病区携手甘州区党寨中心卫生院于11月13日开展了“基层宣讲行,暖心在行动”活动。
冬季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高发季节,患者需要加强防护、定期随访、规范治疗。因此我们在活动现场开展了针对性的“让我们一起正确认识慢阻肺”、“如何合理家庭氧疗”、“呼吸吸入药物装置的使用”科普知识宣讲。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控制吸烟、室内外环境污染等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尉家森深入浅出地讲解慢阻肺的基本概念、病因、症状及危害,让患者对慢阻肺有全面的了解,分享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生活习惯、避免有害环境暴露等,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慢阻肺的发生,还介绍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强调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为百姓提供实用的就医指导。
护理人员冯丽珍就如何合理家庭氧疗的相关知识展开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从氧疗设备的精准选择、适用病症的科学甄别、氧疗浓度与时长的合理把控等多方面展开阐述,让现场的患者及家属对家庭氧疗有了更多的正确的认识。
护理人员张蕊向现场的患者与家属悉心讲解了呼吸吸入药物装置的使用方法。详细地阐述了从装置的初始准备,如部件的检查与清洁,到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使用后的妥善处理等各个环节。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在居家环境中更加安全、有效且正确地运用这些药物装置进行治疗。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还免费为大家提供测量血压、测血糖、听诊等服务,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让居民对慢阻肺疾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起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治疗现状,守护健康呼吸。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大家对慢阻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让大家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采取积极行动来预防和治疗慢阻肺,共同为呼吸健康而努力。
《2024年世界慢阻肺日宣传要点》全文:
一、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需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患病率较高,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但其患病知晓率为0.9%,肺功能检查率为4.5%,呈现出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规范化诊疗率低的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科普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亟待加强。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怎么预防?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以及早年事件(如低出生体重、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等)也不容忽视。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是要加大戒烟宣传及科普力度,倡导公众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二是要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三是要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四是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五是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粘稠度改变等,提示可能发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35岁及以上人群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高危人群:
(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二)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三)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四)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四、怎样及时发现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一是要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二是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三是要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四是要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五是要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供稿:呼吸内科二病区 冯丽珍 审核:尉家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