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医院医德医风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卫生纠风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思想素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行业风气,让患者放心就医,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基本理论、职业道德和卫生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探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新途径,改革创新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的新举措,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医院,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和行动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干部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解决一手硬、一手软,重医疗、轻医德的问题。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广大医务人员努力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心系人民健康,提高服务能力;勤奋学习,开拓创新,追求技术精湛,争创一流业绩;以人为本,诚实守信,铭记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抵制不正之风,维护我院形象;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促进我院发展。进一步规范医疗管理和服务行为,使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就医环境更加温馨,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医德医风教育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医务人员长期受教育,始终保持白衣战士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既对分管的业务工作负责、也对分管条线的行风建设负责,强化行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领导责任制。
2、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医德医风建设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既要从严治标,更要着力治本,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3、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自身,着眼全局,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注重科学合理、系统配套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严肃查处和教育引导的整体效能。
四、主要任务
医德医风建设要立足于加强宣传教育,着眼于提升服务水平,落脚于提高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体系建设。每年突出一个重点,即:开展以“依法行医,文明行医,安全行医”为主题的“医疗安全年”活动;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基本制度;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专项治理,建立行风建设(医德医风)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监督、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和整改提高。
五、具体措施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廉洁从业为主题,以实现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组织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和规章制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强化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经受住来自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各种考验,做到率先垂范。要把医德医风宣传教育作为单位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
2、法律法规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基本教材,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医务人员熟知卫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切实增强法律观念和纪律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3、医德规范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弘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完善各个层次、各类岗位的医德医风行为规范,使医务人员自觉加强医德修养,规范从医行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建立健全医德医风基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八不准”)、探索和完善医德医风教育培训、告知承诺、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对医德医风重点问题的治理力度。
5、狠抓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要将医德医风制度执行情况与医务人员岗位、职务、职称、奖金、评优创先挂钩。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限制从业资格等方式和手段,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违法案件。
6、开展医德医风综合考评。要组织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行定期考评,明确考评内容,规范考评程序,完善考评办法,用好考评结果,确保考评取得实效。通过社会评价、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等途径对医德医风进行综合评价。社会评价主要是指听取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对医德医风的评判和鉴定。自我评价是指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自身医德医风的评定。同行评价是指同行内部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个体与个体之间医德医风的评定。通过考评,达到约束和激励之效。
7、加强医德医风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内部监管。加强对重要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监管。重点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开方用药、开单检查、收费价格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二是接受社会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增强工作透明度,大力推行院务公开、党务公开,全面打造“阳光服务”,支持和配合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府专责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发挥好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三是接受群众监督。畅通信访渠道,通过意见箱、意见簿、公布投诉电话、公开投诉网址、上门走访、电话回访、问卷函调、行风热线等渠道,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四是加大查处力度。对群众举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做到有案必查、查则彻底、处理到位。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切实把医德医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贯彻落实。通过不同形式、各种会议、信息等定期通报情况,研究对策。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重点抓,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2、强化组织协调。医院纪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助党委行政抓好主要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作出周密的工作部署。其他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发挥优势,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3、抓好工作结合。要把医德医风建设贯穿于各项医疗业务管理工作之中,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与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医德医风建设在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使医德医风建设通过业务实践得到进一步加强。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部署、同组织落实、同监督检查、同总结考核。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