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技术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为规范中医诊疗技术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与预防控制指南》等相关法规、标准等,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要求
(一)开展康复诊疗及针灸按摩理疗的科室应高度重视诊疗操作及诊疗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将针灸按摩理疗诊疗器具消毒质量纳入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本科室针灸按摩理疗诊疗器具清洁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自查和整改,切实保证消毒质量,预防和控制因诊疗器具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开展康复诊疗及针灸按摩理疗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执行本制度,从事相关诊疗服务和诊疗器具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相应培训,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三)感染办对中医针灸按摩理疗等诊疗技术进行监督管理,不符合本制度要求的科室,不得开展相应的诊疗服务。
(四)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灸类技术、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要点,落实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传染病时不宜参加诊疗工作。
(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环境清洁消毒
(一)遵照医院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执行。
(二)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按要求做好环境清洁、消毒,保持清洁,一旦发生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清洁的方法,抹布、地巾等清洁用具使用后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或采用清洁一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要求达到清洁、干燥。
2.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清洁为主,每天2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先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400~700mg/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3.浸泡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各种浓度监测试纸在有效期内,存放符合要求。
4.无菌柜保持清洁干燥,无菌物品专柜放置,标识清楚,先进先出,无菌包无过期、外包装无破损,无污染。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5.织物管理
(1)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及时清洗与消毒。
(2)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6.空气要求
(1)诊室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2)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有消毒记录
7.布巾、地巾分区使用,标记清楚,定点放置,用后消毒处理,干燥备用,清洁容器保持清洁。
三、手卫生
(一)遵照医院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要求。
(二)每间诊室配备洗手设施及充足的手卫生用品,包括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及干手用品等。盛放洗手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每周清洁与消毒。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三)配备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四)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的要求。
(五)治疗车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操作要求
(一)操作人员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及手套等。
(二)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操作前后均洗手或手消毒,针刺操作者持针前再用75%乙醇消毒双手。操作人员手部皮肤破损、接触或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感染性物质时戴手套。
(三)检查清洁、无菌物品,确保包装完整,无污迹,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不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物品包装打开超过4h不可继续使用。
(四)刮疹类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1.患者的施治部位皮肤完整没有破溃,刮疹部位可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生理盐水棉球或75%乙醇棉球,进行清洁或消毒。
2.刮疹后用清洁的纸巾或棉球将刮拭部位的刮疹介质擦拭干净。
(五)拔罐类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1.需要检查罐口是否平整、光滑。走罐所使用的润滑剂保持清洁。
2.针罐或刺络拔罐时,皮肤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1)碘伏擦拭消毒2遍。
(2)碘酒原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1~3min,稍干后用75%乙醇脱碘。
(3)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4)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溶液擦拭消毒2遍。
(5)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遵循说明书使用。
3.针罐或刺络拔罐时皮肤消毒范围: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5cm×5cm,消毒棉球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4.操作中遵照拔罐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及出血。
5.起罐后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如有皮肤破损用无菌敷料覆盖。
(六)灸类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1.采用化脓麦粒灸,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采用化脓麦粒灸。
2.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摩擦,防止破损,任其吸收,一般2~5天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或覆盖无菌纱布等,保持创面清洁。
3.一次性针具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必须一人一用一废弃,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集中处置,严禁重复使用。
4.可重复使用的针具,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要求,严格一人一用一灭菌,并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遵照“清洗一修针一整理一灭菌一无菌保存”程序处理。
(七)推拿使用的治疗巾一人一用一更换,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区分使用。每次推拿治疗前后,医生须按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
(八)消毒剂标识清楚,无过期失效。小剂量单包装皮肤消毒剂,启用后有效使用期一周。
(九)各种检查仪或治疗仪器每处理完一个患者后必须先消毒再使用,用后终末消毒。
五、主要诊疗器具消毒方法
(一)拔罐器具
拔罐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后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溶液浸泡30min,清水冲净,干燥备用。
(二)药浴容器
药浴容器内套一次性清洁塑料袋。药浴液及内置一次性塑料袋一人一用一更换。
药浴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使用后将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药浴液一并去除,避免药浴液遗撒容器内。清水冲刷容器,去除残留的液体污渍。药浴容器污染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药浴容器30min。消毒后的药浴容器清洗后,干燥保存。
(三)刮疹器具
1.刮疹部位皮肤完整没有破溃,刮疹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2.刮疹类器具有刮痧板(矿石、水牛角、玉石、陶瓷等材质),圆润,光滑、清洁。刮疹介质有刮疹油、刮疹乳、精油等。
3.刮疹类诊疗操作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介质等保持清洁,重复使用的刮诊器具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遇到污染及时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和消毒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
4.重复使用的刮疹器具,依据刮疹器具不同的材质,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处理,达到高水平消毒。硬石等圆钝用于按压操作的器具,达到中水平消毒。
5.清洁消毒后的刮疹器具,置于清洁容器内干燥保存,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遇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6.刮疹介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干净,按照使用说明使用。标注开启使用日期,超过一周需更换,重复灌装的包装容器一周清洁消毒一次。
(四)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物品、器械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六、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遵循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七、医疗废物的管理
遵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运送。医疗废物处置有登记及签名,且保存时间≥3年。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