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自身优势 带动基层医疗事业发展 ——张掖市人民医院“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纪实
2005年,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施如一声春雷,给陇原大地贫困地区基层卫生发展带来了曙光。甘肃省卫生厅《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工程》方案随即出台,我院积极响应号召,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抽调23名医护人员于2005年5月23日分别赴临潭县、东乡县、通渭县、岷县、临桃县,重点支援临潭、东乡两所县级医院以及13所乡镇卫生院,拉开了8年对口支援的序幕。
把对口支援作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来高度重视
自2005年我省启动实施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以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成立了由院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院医务人员工作会议,要求全院工作人员站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服从大局,自觉、积极、主动地做好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全院医务人员每年都自觉踊跃报名参加。本着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的目标,以“传技术、帮管理、带人才、扶学科、送设备、促健康”为工作重点,落实 “三个不变”(下乡人员工资、补贴、奖金不变)和“五个优先”(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聘用职务、优先选派进修、优先推荐入党、优先提拔重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解除下乡人员的后顾之忧,真正使下乡人员“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每年院长以及院务部、医务部、护理部等负责人,到各受援地点看望并慰问医疗队员,与受援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医疗队员在当地的工作情况,制定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万名医师支农工程实施,切实使基层农民群众就近得到了医治,降低了看病费用,减轻了医疗费用;下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农村,“从医为民”的观念得到强化。
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建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基层卫生条件的彻底改善,主要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队伍。我院对此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规划,不断为基层培养人才。医院每年根据对口支援医院的需要和医院计划,接受进修人员20多名。近年来还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马蹄、明花等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培养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受到了肃南县县委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实施了县乡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安排技术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带教,进行学术讲座、示范手术,使每一位进修人员在我院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专、学有所用,为县乡医院培养内、外、妇、儿、超声、放射等业务技术人员84人,共接受全市各县乡外地进修医生及带教实习生1740人,医院积极协助基层县乡医院,接受邀请和会诊66次,派出医师109人次。医疗队人员参加所在科室门诊、查房、手术及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及抢救,并经常组织讲课、业务查房,并开展业务指导、巡回医疗,受到受援地区群众的好评。八年中,组织业务查房63次,开展示教手术126例,抢救危重病人25例,全院培训和专题讲座达79次,参训人员3900人次。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技术高的人才队伍,从根本上了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医疗队的工作重点不是治疗当地病人,而是要提高本地医生医疗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院医疗队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上,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基层,从细节抓起,建立三级查房、会诊等各项规章制度128项,规范操作规程,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打扫卫生,美化医疗环境,建立每周六打扫卫生的制度,使医院的就医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我们派出的医疗队员不论什么专业,到受援医疗机构后都能积极开展工作,如护士,就帮助当地医院规范各种护理操作、建立消毒隔离措施等;药剂师就帮助当在医院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的贮存,严把药品的质量关。同时积极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支援临潭县医院的医疗队员能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前列腺手术、包茎、腹膜脓肿等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手术,并积极参与处理当地7.5.大型交通事故,38名受伤人员在医疗队员和当在医院的医务人员的积极抢救下,全部转危为安,痊愈出院。支援东乡县医院的医疗队员能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协助开展骨科手术、妇产科手术、心血管病人的诊治和临床检验、临床护理工作。在我院的支持下,民乐县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和临泽县人民医院的内分泌科的专科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临泽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开展了皮下持续胰岛素泵实施治疗新技术,使该科常见病的诊疗得以规范,并建立了内分泌科糖尿病教育系统,让糖尿病健康教育更加的制度化、系统化。我院还与肃南县人民医院制定长期合作计划,连续派出我院普外科、骨科、麻醉科等专科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帮助他们开展工作,推进专科发展,确定了以帮助特色专科建设、培养技术人才、推广适宜技术为中心,从技术、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的对口支援工作目标。几年来,先后为受援医院赠送救护车、电视机、桌椅、医疗器械及药品共计40万元。
2008年震惊世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文县等地发生特大灾情,我院医疗队在第一时间就地集结,组成抗震救灾医疗队,带着各种急救物品、器械,赶往省卫生厅报到,赶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共诊治地震伤员数百人次,向舟曲县人民医院捐赠物资56件、价值1万多元的急救物品和器械。医院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踊跃向灾区捐款、献血,仅用半个小时捐款就达10万元,献血300多人次,全院174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11.5万元。
行程上万公里“专家义诊服务组”为边远农牧村送健康
我院结合实际,始终将医疗下乡活动作为对口支援的一项重要措施,由院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下乡,经常年深入农村,坚持每年下乡巡回十多个乡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避虚务实的送卫生下乡活动,深受农民群众和基层卫生单位的欢迎。每到一处,村民们都是早早地等在村委会等义诊地点;每到一处,医务人员都和乡亲们都结下一片深情厚意。活动中,医护人员走村入户,送医药、送技术和送知识,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近八年来,东至肃南皇城大草原、山丹马场、民乐姚寨,西到肃南祁丰乡、明化乡,累计行程达13000多公里,共组织医务人员300多人次下乡巡回医疗,免费为农牧民群众义诊检查2.5万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21万元,振灾捐助20多万元,接受农民群众健康咨询3万多人次,赠送各类卫生科普宣传资料10万余份,为农村基层卫生单位举办学术讲座16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自2005年5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在医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从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口腔科、儿科、神经内科、呼吸科、检验科、影像中心等临床、医技科室共派出116名医护人员分别前往临潭县、东乡县、通渭县、岷县、临洮县、武山县、静宁县、肃南县、民乐县、临泽县积极开展支援帮扶。受援单位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如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同比提高。病死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同比降低,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门诊量、住院量、业务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我院连续7年荣获甘肃省优秀支援单位,涌现出了柳佰富、李毅等全国全省的先进典型,2名医务人员被评为优秀医疗队长,36名队员被评为优秀医疗队员,7名队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评为优秀院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