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步入规范化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内镜作为一种常规检查已广泛普及。由于内镜材料具有特殊性,构造精密,结构复杂,且许多部位不耐高温,怕腐蚀,给使用后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带来了挑战。此外,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临床上引起的院内感染(交叉感染)也逐渐增加,已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密切关注。
依据斯伯尔丁分类法,临床常用的内镜按照其危险性不同,分为需灭菌内镜和消毒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内镜,需通过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必须灭菌。喉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内镜,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
由于专业不同,我院各种内镜分布在不同的科室供临床使用,在满足病人诊疗的同时,存在清洗、消毒、灭菌不规范、不彻底,安全隐患较大。随着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内镜中心的规范设置,为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实施专业化、规范化、集中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院需灭菌的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内镜,已完全交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09)》相关要求,开展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清洗灭菌质量。分散在各临床科室的喉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需消毒内镜,也将逐步交由内镜中心进行规范的清洗消毒处理。
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可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内镜诊疗进行传播,正确规范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在提供安全医疗的同时,可以延长内镜使用寿命,减少昂贵的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成本效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公卫科 秦瑞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