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关于下发《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3-06 点击数: 【字体:

各相关科室(部):

为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我院医学科技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完善我院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专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适应我区医疗服务需求、疾病控制、科学研究的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专业),特制定《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现将《实施办法》下发各相关科室,请各科室主任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并到医务部领取《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申报表》、《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评审标准》。科室自评合格后将纸质材料及word电文档于3月15日前交医务部,医院组织专家进行初评,过期不候。

附件:《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重点学科  建设  实施办法

张掖市人民医院院务部     2013年2月28日印发(35份)

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为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切实提高我院医学科技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特制定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医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我院实际,完善我院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专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适应我区医疗服务需求、疾病控制、科学研究的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专业),培养造就一支能进入省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队伍,提升我院医学科技竞争能力,带动全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全面推进区域医疗卫生科技进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支持。

二、创建目标

医院将按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以医院发展规划为依据,结合医学科技、医疗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加强我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逐步达到省级重点学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的水平,并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全省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医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医学科技成果,形成一套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医学学科建设和卫生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储备。进而促进区域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整体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建设数量

我院现有骨科和中西医结合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和神经外科、口腔科、心内科、消化科、检验科5个市级重点学科(专业)。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努力再创建2-3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和4-6个区域重点学科(专业)。为保证所建学科的质量,对现有重点(专业)学科要进行重点扶持。新建设的重点学科(专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科室自评、申报,院重点学科领导小组审核评估后上报确定。

四、建设原则

(一)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择优遴选的原则;

(二)坚持标准、宁缺毋滥、兼顾布局的原则;

(三)统一要求、分级负责、共同建设的原则;

(四)定期考核、目标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王海鹰

副组长:田永山  朱兴仁  杨晓黎  康  东

成  员:杨巧木  赵致臻  张  锋  丁旭明  卞正霞

  苏建文  王  霞  安光玉  孙炳华  张晓勇  

徐  斌  牛彦红  蒋四新  周勤仁  高鹏程

龚铁军  王永恒  张文翔  杨仲俊  葛劲松

屠  松  吕  平  侯建英  冯永萍  张永相

王秀兰  陈文渊  常荣天  夏东洲  罗  荣

马振亚  王  涛

下设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办公室主任:康东(兼)

专家组成员:

王海鹰  田永山  朱兴仁  杨晓黎  康  东  牛彦红

王  涛  王  霞  王  毅  王永恒  冯永萍  安光玉

刘志敏  孙炳华  杨仲俊  张文翔  张晓勇  张永相

张  震  罗菊霞  罗  荣  侯建英  钱  军  龚铁军

屠  松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人才配备。医院将根据卫生厅的部署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重点资助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引进、推广医学高新技术等。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对重点学科(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工作场地和关键实验仪器设备的添置给予重点倾斜。医院对重点学科(专业)所在科室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按照卫生厅的要求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

(三)强化运行管理。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医院、科室两级管理,以科室管理为主。医院对确定的重点学科(专业)以2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实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学科所在科室负责在每年年初将上一年度学科建设进展情况上报医院,主要报告学科建设工作状态、经费的使用状况。每2年进行一次考核,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摘牌,结果在全院内通报。

(四)建立激励机制。医院对重点学科(专业)申报的科技项目、出国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将给予优先支持或政策倾斜。并对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显著成绩的重点学科(专业)和在推动学科发展、确立学术地位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建立扶持机制。为进一步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拟在全院重点扶持和新建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区域重点学科,条件成熟上报卫生厅确定。

五、基本条件

(一)省级重点学科

(1)在省内同学科(专业)中学术水平领先、学科优势突出,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省内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先进水平,社会反映良好;有稳定明确的学科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专科诊疗技术、疾病控制及学术水平被全省卫生系统和社会所公认。

(2)拥有开展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代表性配套设备(含本单位内可调配共用的设备),设备处于省内先进水平,满足学科发展和临床需要,使用率高,设备管理完善。

(3)本学科(专业)实际使用床位在50张以上,近5年来床位使用率平均达到90%以上,能够熟练地开展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科室技术标准所要求的专科诊疗技术,与同行比较开展时间早、开展例数多、诊治技术规范、并发症少、医疗费用合理。学科(专科)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保障措施完善。

(4)学术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中,至少有正高1名,副高2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少于本科室技术人员的30%。

(5)本学科(专业)带头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在本专业内知名度高,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态度严谨,工作作风扎实,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预见性,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医德医风好,专业成绩突出。近5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并获得科研成果奖;在SCI源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或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刊物和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以上。

(6)本学科(专业)学术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且达到下列6项中的4项:

1、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以上,或地、厅级科研成果奖5项以上。

2、近5年完成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

3、近5年在SCI源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4篇以上;或在国家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或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5篇以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5篇以上。   

4、近5年率先从国内外引进开展医疗新技术、新方法,填补了省内空白,并已应用于临床,经3名以上本专业知名专家书面鉴定,确认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5、近5年参加过5次以上本专业国际大型学术交流会议,或主办过2次以上全国或大区域的学术会议,或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25次以上,并在会议上有学术论文交流。

6、本学科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

(二)区域重点学科

(1)在本区域(河西)内同学科(专业)中学术水平领先、学科优势突出,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本区域(河西)内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先进水平,社会反映良好;有稳定明确的学科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专科诊疗技术、疾病控制及学术水平被本区域(河西)卫生系统和社会所公认。

(2)拥有开展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代表性配套设备(含本单位内可调配共用的设备),设备处于本区域(河西)内先进水平,满足学科发展和临床需要,使用率高,设备管理完善。

(3)本学科(专业)实际使用床位在40张以上,近5年来床位使用率平均达到90%以上,能够熟练地开展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中科室技术标准所要求的专科诊疗技术,与同行比较开展时间早、开展例数多、诊治技术规范、并发症少、医疗费用合理。学科(专科)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保障措施完善。

(4)学术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结构合理。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中,至少有正高1名,副高2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少于本科室技术人员的30%。

(5)本学科(专业)带头人具有正高级职称,在本专业内知名度高,学术造诣较深,学术态度严谨、工作作风扎实,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预见性,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医德医风好,专业成绩突出。近5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并获得科研成果奖;在SCI源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在国家自然科学核心刊物和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以上。

(6)本学科(专业)学术技术水平居省内先进、区域(河西)内领先水平,且达到下列6项中的3项:

1、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以上,或地、厅级科研成果奖3项以上。

2、近5年完成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

3、近5年在SCI源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或在国家级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或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0篇以上。   

4、近5年率先从省内外引进开展医疗新技术、新方法,填补了区域(河西)内空白,并已应用于临床,经3名以上本专业知名专家书面鉴定,确认已达到区域(河西)内领先水平。

5、近5年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5次以上,并在会议上有学术论文交流,或主办过1次以上全国或大区域的学术会议。

6、本学科为医院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扶持科室。

六、建设步骤

在各科室申报、汇总的基础上,医院组建专家组评选,对申请学科在省内或区域(河西)内的技术优势地位、发展潜力、可行性及重点发展的诊疗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进行审核。评审全程实行差额投票表决。审核分为科室自评、初审、复审、确定上报四个步骤:

(一)科室自评。科室根据评审条件积极准备、自评,合格后向医院申请。

(二)初审。医院对申请学科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者进入复审。

(三)复审。组织专家组对申请学科进行实地评估,现场答辩及申报材料综合论证。

(四)确定上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表决结果,经院长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向卫生厅提出申请上报。

七、材料报送

《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申报表》和《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专业)评审标准》请到医务部拷贝。科研成果、业绩材料、论文、专著和证明材料原件由所在科室认真审核,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书面申请书一式一份,并附电子版一份,科研成果、业绩材料、论文、专著和证明材料复印件需报一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