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以“管理智能化,临床信息化,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为主题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张市医发[2013]30号
张掖市人民医院关于开展以
“管理智能化,临床信息化,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为主题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各科室(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八大支撑之一,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推动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发挥有限医疗资源效益,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经研究决定,2013年将在全院开展以“管理智能化,临床信息化,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为主题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
管理智能化: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医疗管理手段来更高效、便捷、准确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及服务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临床信息化: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宗旨,利用各类终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实现诊疗信息的快速采集、传送与共享,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确保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提供临床咨询、辅助临床决策等,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快的服务。
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内部、医院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医院内部、医院各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为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据此,特制定《张掖市人民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方案》,希望全院各科室及各类人员,积极投入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保证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配合医院发展战略,以科学、规范的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管理智能化、临床信息化,打造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为目标,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信息服务,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有力保障,从而逐步实现医院数字化。
二、组织领导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整体规划、严密组织、分步实施、不断完善”的原则,形成长效机制。为确保“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张掖市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海鹰
副组长:田永山 朱兴仁 杨晓黎 康 东
成 员:杨巧木 赵致臻 张 锋 卞正霞 王 昌
张旭晖 廖祝华 刘 云 郑晓峰 张俊瑕
苏建文 王福正 刘建中 丁旭明 胡海波
殷培琴 闫 莉 王宝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计算机信息中心,主任康东(兼),副主任张旭晖。成员单位有计算机信息中心、院务部、党群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药剂科、感染办、公卫科、医保办、设备科、后勤部等组成。
三、活动目标
医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总目标,是实现医院业务操作层面、管理层面、决策层面的智能化、信息化,奠定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平台,以此推动医院医疗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科学化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动医院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的提高,促使医院的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打造全方位的数字化医院,实现智能化的服务与应用
打造全方位领先的数字化医院,建立一个先进的医院信息应用平台,实现临床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集成与融合,信息共享与智能化应用。医院信息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适应各种政策、技术、业务发展的能力,遵循信息标准化的软件系统都可以接入到平台,并通过平台实现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通过建设医院信息平台,将原先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病人信息交换整合到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就医,方便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工作、方便各类管理人员分析决策。
(二)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电子病历(包括门诊电子病历、临床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基础数据实时更新,满足管理决策、临床决策、科学研究、对外信息交流共享;实现统一的数据仓库的设计及技术文档、元数据管理等功能,通过电子病历和临床路径系统,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控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促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
(三)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建立医院信息平台,规划医疗资源,实现诊疗流程再造,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有效解决就诊“三长一短”现象;通过信息共享有效减轻医生工作负荷,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和效率。信息系统全面支持医院管理及决策事务,实现管理全面数据化和信息化,满足医院管理与决策的需要,提高管理质量和决策水平。
(四)实现现代医院人、财、物的综合运营管理模式
依托HRP系统,为医院建立起一整套以会计为核心、预算为主线、物流和成本为基础、绩效薪酬为杠杆的医院运营管理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实现医院运营管理中“物流、资金、业务流”的统一;增强管理者对人、财、物各项综合资源的计划、使用、协调、控制、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效率,最终建立现代医院的财务业务综合运营管理模式。
(五)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通过打造医院OA办公协同自动化系统及辅助决策系统,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医院的决策水平,引领医院科学地发展。
(六)支撑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协同
通过区域性信息化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促使医疗信息跨越不同的机构和系统在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实现交换和共享,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和降低医疗费用提供有效的手段。
四、活动重点
(一)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总体规划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纲领,制定一个好的总体规划对于信息化的成功建设至关重要。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战略,进行认真的需求分析,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实现目标的所需的条件、可行性分析、实施计划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医院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一个好的管理手段要靠与之相配套的健全的制度来保证落实,要从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制度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完成机房(中心机房、异地容灾机房)的建设,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终端设施及其他设施的采购、安装,网络线路的铺设和改造等,要保证整个基础实施的良好的互联协作性。
1、中心机房、异地容灾机房建设。中心机房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系统数据交换、处理、存储的中心,为整个医院网络的神经中枢。异地容灾机房是为防止病毒感染、系统故障、线路故障以及出现突发事件时,保障整个系统正常运转、保障数据资源准确、安全的在线同步备用机房。机房建设要按照标准化、前瞻性、扩展性、适应性、可管理性的原则,严格遵从相关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
2、服务器及存储设施安装。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器担负着数据的存储、发布和转发等关键任务,是核心设备。按照信息系统需求配备的服务器有
3、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设备是信息系统中的最主要的设备之一,担负着数据上传下达的关键任务,要根据网络整体性能,在不同的层面安装配置核心交换设备、汇聚交换设备、接入交换设备,保障网络系统数据吞吐量的最大化,保障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4、终端设施及其他设施配置。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终端设施是进行人机交换的前台,用户终端设备数量较大,要根据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要求,配置可靠性高,性价比优的品牌产品。
(三)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1、临床管理信息系统。临床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患者信息为核心,经整个患者诊疗过程作为主线,医院中所有科室将沿此主线展开工作。随着患者在医院中的每一步诊疗活动的进行,产生并处理与患者诊疗有关的各种诊疗数据和信息。整个诊疗活动主要由各种与诊疗有关的工作站来完成,并将这部分临床信息进行整理、处理、汇总、统计、分析等。
主要包括:医生工作站(门诊、急诊、住院)管理系统、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输液、皮试管理系统、临床检验管理系统、输血管理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手术室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合理用药检测系统。
2、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物处理业务,减轻事物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是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主要包括:门(急)诊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院长综合查询系统、患者咨询服务系统、医务管理系统、护理部管理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
3、各类外部接口系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仅只局限于医院内部的管理,同时要延伸到社会,实现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享交换,促进区域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体现医疗服务的社会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主要包括:医疗保险接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接口、社区电子健康档案接口、远程医疗咨询接口、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接口。
五、实施步骤
本次活动由医院信息化建设年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科室(部)相互协作,积极推进。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4月)
召开全院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明确开展 “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制定和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相关管理制度及预案,落实和核查各种硬件设施、网络环境是否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认真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医院信息系统培训工作,为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
1、模拟运行阶段。在系统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调试和模拟运行,进行全面的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定新旧系统转换工作任务、机制和策略,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
2、分步上线阶段。在模拟运行中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分阶段上线,第一阶段以病人就医为主线,第二阶段以医疗管理为主线,积极稳妥的推进信息化步伐。
3、全面铺开阶段。根据模拟运行和分步实施的状况,对照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面推开信息系统的应用。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2月)
各科室(部)对照第一、二阶段的工作状况,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措施。医院将组织对各科室(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评比,评比结果作为2013年度各科室(部)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重要依据。
六、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事关医院医疗事业发展大局,是提升医院综合管理实力的重要技术保障。各科室(部)务必高度重视,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门人员专职负责相关工作。牵头部门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各科室(部)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目标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范围
要围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主题,通过采取专题报道、悬挂标语、电视、网络等多样媒体形式宣传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意义,及时报道信息化建设活动情况,着力营造有利于息化建设推进工作,促进医院长足发展的舆论氛围。
(三)明确活动目标,全员积极参与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目标的实现都不是单纯一个部门工作的结果,各科室(部)要紧紧围绕活动内容,发动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习信息化知识的的热情,强调信息化建设不是把其他部门或个人的的工作加到自己身上,而是为提高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系统工程,使大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产生“亲切感”。
(四)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活动开展
各科室(部)按照信息化建设年工作要求,对照具体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认真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改进措施,确保每个阶段任务都得到全面落实。将根据各科室(部)活动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查,对各科室(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各科室(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
(五)建立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建设常态化
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化”就灵,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的业务范围广,规模大、系统之间关联复杂,不是一次性的任务,是伴随着医院的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持续改进质量,不断优化性能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〇一三年三月十五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