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医院简报第九期(总第89期)
2014年第9期(总第89期)
张掖市人民医院院务部 2014年2月12日
急救中心:快节奏的“春节交响曲”
正当大家沉浸在春节合家欢乐的气氛中时,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则在工作岗位与死神战斗、与时间赛跑,每一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下面就节选急诊科工作中的几个片段,让大家看看我们急诊科快节奏的“春节交响曲”。
紧张忙碌的初一出车——初一中午12点接到急救电话,寺大隆护林站有一位84岁的老人严重鼻出血,分诊的护士即刻通知医生何光平、护士郭晓燕、司机杨爱军迅速赶往现场。去过大孤山水电站的人都知道,这段路用山高路险来形容名副其实。初一这天,黑河桥路段还结了冰。一侧高山,一侧水库,路面还结冰,手机信号又差,一路何大夫不停的给对方打电话说明我们所到方位并询问病情告知应急办法。走了近3个小时,终于接到了病人,在现场鼻腔填塞止血、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渐平稳。下午16点20分顺利将患者接回,三个人从早上忙到这会,滴水未进,18点何医生还要继续值夜班……即使这样,当家属连声道谢时,大家心里依旧充满了满足感与自豪感。
争分夺秒的抢救行动——初二下午19点左右,有一位女士急匆匆地冲进急诊室大喊:“大夫,快!快!快!我们有病人不行了”。刘护士急忙推出平车去接病人,患者约三十岁,不慎将左臂割伤,血流不止,刘护士迅速将他推入抢救室,通知外科张医生,迅速包扎止血。接着又有人大呼:“大夫,快来快来!”只见三四个人抬着一位面色口唇发青、呼吸急促的老太太,罗护士赶忙上前协助,迅速将老人安排到抢救室,抬高床头、通知医生、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祁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下医嘱。经过半小时紧急抢救,老人气短症状明显好转,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将患者转送到呼吸科进一步治疗,之后又是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直至凌晨5点,急诊科内渐渐平静下来。这个所谓的平静仅维持了约50分钟,5点50分,急诊患者又不断到来……
伴随着渐行渐远的新年钟声,一组组画面却越发清晰,这些只是急诊科日常工作的一个个小小缩影,急诊科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奉献,绘制了春节最美丽的画卷!(郭晓燕)
(注:1月30日—2月6日,急救中心共接诊患者100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2.06%,其中初二一天接诊171人次;共抢救6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5.63%,其中初四一天抢救19人次;留观32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9.2%。)
门诊部:全力以赴做好春节期间诊疗工作
门诊部作为医院的窗口及病人来院就诊的第一站,节前根据医院的总体部署,组织进行岗位安全教育,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认真落实各类感染性疾病,如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麻疹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监测报告和救治工作,所有人员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合理安排值班人员,把医疗救治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节日期间门诊各科医务人员严守工作岗位,积极应对病人高峰,确保了医疗安全,尤其是内科、儿科病人较多,在医务科和门诊主任的协调下,副主任滕胜国带领内科王沪英、段勇,儿科孔东雯、曾小兵、李萍、黄文静、张立杰、注射室等医生护士,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质的服务,在今年挂号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88%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使每位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满意而归。面对新年伊始如此密集的门诊患者人流和高强度工作压力,门诊部将进一步研究对策,更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我院的社会影响力而努力工作。(管惠涛)
感染科:传染病区写真情
当听到“肺结核”、“乙肝”等字眼时,很多人早已毛骨悚然、避而远之。但在我院感染科医护人员为延续他人生命之树,临危不惧,与病魔斗争。感染科节日期间危重患者达20人,大年初四抢救一位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并大咯血的患者,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医生积极救治,护士曹佩珊、李艳不怕最具传染性的排痰,依然守护在患者床边,不时递上痰杯……直至患者呼吸通畅。科主任、护士长朵燕每天打电话到科室,询问值班护士是否能忙得过来,有无需要帮助的地方并耐心的对值班人员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指导。护士刘晓红家不是本地的,可一听到科室忙就立刻赶来,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护士李艳在春节期间,也主动要求减少休息时间,让家在外地的同事回老家过年。
春节期间,我科共收治病人总数达25人,全科人员加班加点,坚守岗位,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为我市传染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韩静)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