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健康报:医疗劲旅争一流(二) --张掖市人民医院创建河西走廊医疗中心纪实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4-10-25 点击数: 【字体:

     人们还记得2001年秋,一位来张掖投资建厂的外商技术人员,在试车时不慎下肢被机器绞断,从张掖送兰州手术至少需要7个小时,这样就会延误治疗时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由张掖市人民医院实施手术,专家们经过12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大家一丝不苟,精心配合,断肢再植手术获得成功。投资商、当地政府及同行专家都伸出了大拇指。  
  张掖市医院目前有6个重点科室,其中骨科就是"龙头"。该科集中了钱耀文、田永山、朱兴仁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平均诊治病人近万人次,先后在断肢再植、拇指再造、拇甲瓣移植、神经、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与血管移植手术等方面有了新突破。骨科主任医师钱耀文和科室同仁们进行儿麻后遗症矫治新疗法研究,进行矫治手术2000余例,并在省内20多个县市开展儿麻矫治新技术推广,被国务院残工委等11部委评为"三项康复先进个人"。主任医师田永山开展了80余例断肢再植及周围神经手术操作,治愈率达到90%以上。  
  消化内科也是该院的"强项"之一,该科主任医师李映兰介绍说:"她每天门诊接诊50多个病人,病区每天收住病人平均8例以上,楼道里都住满了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们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使四邻八乡的患者慕名而来。  
  医院腔镜外科中心,在西安医科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赵新潮带领下,每年开展腔镜手术200多例,过去病人到北京、西安或兰州做腔镜手术,来回差旅费加上平均费用至少1万元,而就近在张掖手术平均2500元就足够了,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群众节省资金100多万元。 专科建设水平代表了医院质量水平。张掖市医院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80万~100万元加强学科建设。近年通过多渠道筹资,购置了螺旋CT、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高压氧舱等高、精、尖医疗设备300多台(件),为科技兴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凭借医生梯队的丰富临床经验,先后开展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心包切除、肺叶切除及各种颅脑神经外科手术等新业务300余项。各类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颅底显微外科治疗、神经介入治疗等技术,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  
  主任医师张汝孚,在40多个春秋的行医生涯中,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完成各类手术13600多例,无一例医疗事故。1989年该院成功为10岁患者实施的首例心内直视手术,就是由他主刀。目前张汝孚已过花甲之年,退休以后被医院聘为首席专家,仍然活跃在医疗第一线,培养出了张文翔、屠松等一大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全面突进:服务与质量同行


  
  去年春天,68岁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老人安占忠因脑梗塞从牧区拉到医院,他的家人挂号后背着老人到处找CT室拍片,忙乱中被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王海鹰碰到,马上叫来护士把老人送到影像中心检查后入住老年病区。之后,王院长对门诊科主任、护士长语重心长地说,"病人一旦进了医院的门,就是我们的顾客、朋友,就要向他负责"。这件事引起了全院科室的重视,都针对目前诊疗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安占忠老人68岁生日那天,院长带领门诊医护代表捧着鲜花和蛋糕来到他的病房向他祝福。鲜花拥簇,烛光摇曳,在声声祝福中,老人双手合十,向天祈福,祝白衣天使"扎西德勒"。像安老人一样,凡是来张掖市人民医院看病的患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细致入微的关怀,他们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张纸巾,一份入院指南,一张爱心卡,一张健康教育处方,一个回访电话"服务迎送着每一位患者。  
  从2001年起,医院开展了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第一、二、三主题及"国家级文明单位"、"诚信医院"活动;在全市率先推出服务承诺制及拒收"红包"、"回扣"、"提成"倡议,从行医规范、医德医风、120急救等各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建立医患沟通制,作为医疗服务质量的督查内容;实行便民措施,门诊敞开挂号,午间连续门诊,开展病人选医生,与北京、上海医院合作,开展远程"专家会诊"、"专家手术"。张掖市总人口只有137万,但是市医院以优良的服务使服务范围从市辖6县区辐射到河西走廊东邻近县市及青海、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相邻省区,覆盖人口达到500万。  
  为了使医护人员转变服务理念,主管护理的副院长刘秀梅多次举办学习班,派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各大医院学习、参观,不仅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从而提高素质,打造自己的护理品牌。他们还派人到五星级宾馆进修,向电信、银行等行业学习微笑服务、星级服务,引入商场宾馆服务模式,实行人性化服务,使服务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把对病人的关爱、体贴,体现在为病人服务的每一个工作流程和平凡细微的环节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张掖市人民医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筹资5000万元,新建了住院部大楼。记者看到可容纳560张病床的住院部,内设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央空调、中心吸氧、中心吸引、自动传呼、电视电话、中心药房电梯自动送药、监控消防等系统,能满足全部临床、医技科室的诊断治疗。护理实行对外敞开式宾馆化服务,整洁、幽雅、清新、舒适,使病人有一种如春风入怀的感觉。  
  "看病贵"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张掖市医院从2001年起,出台了一系列为患者"减负"和"明明白白消费"的措施。他们首先取消了科室的经济指标,对院内1800多种医疗服务收费,以及门诊、住院用药处方等,制定了严格的控制制度,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单病种最高限价,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由1997年的48.83%降到目前的36.69%;患者的门诊、住院费用也逐年下降。  
  新举措催生新气象:不少医护人员主动把自己的电话和手机号码留给病人,有的医生在病人出院后不定期上门或电话复诊。采访中,记者问几位病人:"市医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众口一词回答"医院的服务变了,凡事都能为病人着想。"一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张掖市医院730多名医务人员多年来的不懈追求。  
  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使张掖市人民医院声名鹊起,就诊人数直线上升,2004年上半年,日均门诊量是3年前的2倍,月均出院病人是3年前的1.5倍,全年各种手术3600多例,业务收入居全省14个市州医院榜首。先后获得甘肃省"十佳医院"、甘肃省"医德医风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让走进张掖市人民医院的每一位病人都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服务。"这就是钱耀文院长和全院医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