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解暑酸梅汤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喝上一杯清凉的酸梅汤,倍觉神清气爽。酸梅汤的主要成分是酸梅,学名乌梅,又称梅实、熏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的果实。每年5月间采摘成熟的绿色果实,就是人们常称的“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炕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控制在40℃左右,当梅子焙至六成干时,须上下翻动,但不可伤及表皮,使其干燥均匀,一般炕焙2~3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
乌梅性温,味酸,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收敛生津、开胃涩肠、消炎止痢、安胎驱虫的功效,《本草求真》载:“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望梅止渴”的典故,说的就是利用乌梅的酸味,形成条件反射而生津止渴;乌梅有极强的抗菌力,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肺炎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和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有抑菌作用;其煎剂有抗过敏作用;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的作用;酸可入肝,能补肝阴,平肝火,所以,酸梅又有“补肝猛将”之称。清代医家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指出:“梅花苞于盛冬,梅实成于初夏。得木气之全而味酸,谓为肝药。”用乌梅配香附,水煎服,可治疗细菌性痢疾;取乌梅炒焦醋制成丸,空心以米汤送下,可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煎汁,早、午各服1次,可治钩虫病;乌梅浓煎成膏,每次服半汤匙,淡米汤调服,可治牛皮癣。
在饮酒过量时喝上一杯酸梅汤,有很好的醒酒护肝作用;肉类等油腻之品吃多了,喝点酸梅汤能帮助消化;有虚热口渴、胃呆纳少、胃酸缺乏、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喝点酸梅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家庭可自制酸梅汤:取乌梅250克,山楂150克,洗净后入砂锅加清水5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转文火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加入白砂糖500克,冰糖100克,微沸后搅匀,然后加入桂花少许,以增色添香,待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随时饮用。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描写宝玉在园中风流,惹恼了贾政,被打了三四十板,宝玉疼痛难忍,嚷嚷要吃酸梅汤。可是丫鬟袭人却有她的观点,宝玉“才刚挨了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的那热毒热血未免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大病来,可怎么样呢。”她不同意让宝玉喝酸梅汤,而是让宝玉喝玫瑰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消化性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儿童也不宜长期大量饮用酸梅汤。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