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基层服务”进社区活动之“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照护管理”专题宣讲活动
为提升社区居民对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照护的科学认知,增强家属照护能力,推动精神卫生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10月15日,我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赵象奇及团队赴甘州区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照护管理”专题宣讲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社区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等100余人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赵象奇围绕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照护的核心环节,系统讲解了日常健康管理、病情观察、生活照料、家属自我关怀及长期照护规划等多个方面内容,既有理论指导,又具实操性,为与会人员带来一场专业、实用的健康科普盛宴。
在日常健康管理部分,他强调“规范用药”和“定期体检”是稳定病情的基础,提醒家属务必遵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并定期带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针对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技巧,他详细剖析了行为变化、心理状态波动及药物副反应的识别要点。特别指出,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自主神经及代谢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等需高度警惕,并结合幻觉、妄想、情感淡漠等典型症状,指导家属如何科学记录、及时预警、迅速干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在生活照料实践环节,赵象奇建议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饮食与活动,并提前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提升家庭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他强调:“一个稳定、温暖、有秩序的家庭环境,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支撑。”同时,此次宣讲还特别关注到家属的心理健康与支持网络建设。长期照护易导致家属出现焦虑、疲惫等情绪,呼吁家属重视自我关怀,主动寻求社区、医疗机构及社会组织的支持,构建“照护者—专业机构—社会力量”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从而更好地履行照护职责,提高照护质量。
关于“长期照护规划与社会融入”,赵象奇提出要制定个性化照护计划,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鼓励家属与医生、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士合作,推动照护工作从“单打独斗”走向“互助共进”。他强调,社会融入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社区应提供更多包容性环境和就业支持,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回归社会。 通过医生、心理专家、社工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照护。家属应积极参与多学科协作,与专业人士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照护计划,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其全面恢复。
会后,面对社区内多名患者家属就精神障碍患者居家照护管理相关问题,赵象奇及其团队逐一进行细致、精准、专业的解答,居民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此次宣讲活动是我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与社区内的合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为每一位患者及家庭点亮希望之光,守护健康之路。(审核:赵象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