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启动医疗质量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强化医疗安全管理,确保患者就医安全。5月9日下午,我院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院领导、全院中层干部和护士长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我院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宣读了《医疗质量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就行动目标、主要解决的问题、整改措施、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临床科室代表作表态发言。
根据医院统一安排,百日攻坚行动自5月上旬启动,持续到八月。主要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整治,进行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警示教育、集中整改、整章建制、持续改进;重点解决制度、责任、规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健康服务。
会议指出,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永恒主题,是医院彰显公益性、履行救死扶伤主责主业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国家、省、市卫健委相继出台《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2025年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将医疗质量安全提升纳入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医院而言,质量安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专业追求,更是政治责任与民生保障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危,影响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决定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必须从“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抓质量就是保民生,护安全就是守初心,唯有将质量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诊疗环节,才能不负“健康守护者”的使命重托。
会议强调,全院上下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医疗质量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复杂挑战。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惯性思维,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诊疗环节,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万无一失。一要汲取教训,以问题导向深挖质量安全短板。近期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医院在思想认识、制度执行、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规范和患者需求重视不足,“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未内化于心;三级查房、术前讨论等核心制度落实不彻底,监督机制未能有效落实。全院必须“以事为鉴”,破除“侥幸心理”和“路径依赖”,从维护医院生存根基、守护行业公信力的高度,清醒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与整改的紧迫性,切实将压力转化为提升质量安全的强大动力。二要举一反三,以全链条管控落实四大攻坚任务。全院上下要深刻认识开展医疗质量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以筑牢制度防线为基石,全面梳理修订质量安全制度,强化核心制度执行,从源头堵塞漏洞,通过常态化督查、严肃问责,确保核心制度“落地生根”;以夯实能力基础为关键,实施分层分类培训,通过“三基三严”考核、模拟演练、进修学习、技能竞赛等形式,提升医护人员诊疗水平与应急能力;以优化服务流程为抓手,从患者就医全流程作为切入点,持续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落实好“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措施,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以改善医患关系为核心,开展沟通技巧专项培训,将沟通能力纳入绩效考核;畅通“一码投诉”等渠道,建立投诉快速响应机制;完善纠纷处理流程,开展医疗纠纷“回头看”,从源头减少矛盾隐患,构建信任基石。三要强化担当,以责任压实确保整改成效落地。全院必须构建“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全方位落实”的责任体系,院领导班子分片督导,职能部门牵头抓总,科室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落实,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要打破科室壁垒,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在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等跨领域工作中密切配合,杜绝推诿扯皮。要严格考核问责,将制度执行、问题整改等纳入绩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表彰激励,对敷衍塞责、整改滞后的严肃问责,以“严管厚爱”倒逼责任落实。
会议强调,医疗质量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重塑医院形象的关键之战。全院上下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抓铁有痕”的作风,全力投入专项行动,从细处守护患者安全,从实处提升服务质量,以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