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梗阻?一文读懂这个“肠”见急症
当肠道突然“堵车”,食物和粪便无法顺利通过,就可能引发一种紧急情况——肠梗阻。它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多种肠道问题导致的共同结果,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肠道就像一条通畅的管道,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梗阻:
机械性梗阻:最常见,比如肠粘连(腹部手术后常见)、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道肿瘤、粪块堵塞、疝气卡住肠道等。
动力性梗阻:肠道“动力不足”,肌肉无法正常蠕动,如腹部手术后肠麻痹、严重感染或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肠道蠕动停滞。
血运性梗阻:供应肠道的血管堵塞,肠道因缺血失去功能,多由血栓或栓塞引起,病情凶险。
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可总结为“痛、吐、胀、闭”: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像肠子在“抽筋”,疼痛位置常与梗阻部位相关。
呕吐:梗阻位置越高,呕吐出现得越早、越频繁,可能吐出胃内容物或黄绿色胆汁;低位梗阻呕吐较晚,可能有粪臭味。
腹胀:肠道内积气积液导致腹部膨隆,低位梗阻腹胀更明显。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梗阻时,肛门停止放屁、排便;不完全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气,但排便减少。
此外,还可能伴随乏力、脱水、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休克。
如何确诊和治疗?
怀疑肠梗阻时,医生会结合症状、体格检查,再通过腹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判断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治疗的核心是解除梗阻、恢复肠道通畅:
保守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不完全梗阻,包括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插胃管排出积液积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完全梗阻、怀疑肠道坏死或有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时,需及时手术,如松解粘连、切除坏死肠段、取出异物等。
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有腹部手术史者(肠粘连风险高);
肠道肿瘤患者;
长期便秘、有粪石形成风险者;
疝气患者(尤其是疝气无法回纳时);
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引发血运性梗阻)。
预防小贴士:
腹部手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减少肠粘连风险;
保持饮食规律,多吃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和粪石;积极治疗肠道肿瘤、疝气等基础病。
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肠梗阻是急症,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记住“痛、吐、胀、闭”信号,及时就医,才能让肠道早日“恢复畅通”!
用户登录